极尽所能,为“新”护航丨开学防诈骗宝典,必看!

发布者: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:2023-02-20浏览次数:36

  新学期开始啦,从这个学期开始同学们就进入了正常的校园生活,同学们在校园生活中,会遇到哪些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段,又该如何防范网络诈骗呢?今天为大家总结了一份防诈骗指南,帮助同学们提高校园防诈骗意识,提高防范意识,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!

  根据新浪数科、微博钱包和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发起的“大学生反金融欺诈认知民意调查”统计,在近2400名样本中,有47.4%的受访者称自己或自己的同学遭遇过诈骗,其中,约两成金钱损失在5000元以上。而据央视日前报道,国家反诈中心统计数据显示,今年以来,涉及注销校园贷类的诈骗案件就高达1.7万起,损失金额高达13.3亿元。

  开学,汉语解释有开设学校、启作学者、学期开始三个释义。但在日常生活中用的比较多的是学期开始。现代汉语中开学通常指学生们经过假期的休息之后,重新返回学校继续学习。

  在社会的固有思维中,诈骗案件受害者以中老年群体居多,大学生作为“高学历、高智商、高水平”的一类群体,似乎应该与“被骗”这一词汇相去甚远。但赤裸裸的数据告诉我们,大学生也是一个庞大的受害群体。然而,一旦有“大学生被骗”“博士生被骗”的新闻标题出现在网络平台上,就会引发大量对于大学生群体智商的质疑与群嘲:“不是吧,不是吧,大学生还能被骗?”

  “大学生”们正处于“象牙塔”与社会的交界地带,作为拥有高等学历的社会群体却成为了诈骗分子的“盘中餐”:“兼职”“冒充售后”“刷单”等新型网络电信诈骗将矛头直指大学生。

  校园内几种常见的诈骗术

  借贷为名,骗钱为实

  有的骗子利用人们贪图便宜的心理,以高利集资为诱饵,使部分教师和学生上当受骗。

  以次充好,恶意行骗

  一些骗子利用学生识货,经验少又苛求物美价廉的特点,上门推销各种产品而使师生上当受骗。

  招聘为名,设置骗局

  随着高校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,高校学生承担培养费的比重逐步加大。为了减轻家庭负担,勤工俭学已成为大学生谋生求学的重要手段。诈骗分子往往利用这一机会,用招聘的名义对一些[无知]学生设置骗局,骗取介绍费、押金、报名费等。

  骗取信任,寻机作案

  也就是我们熟悉的“杀猪盘”诈骗分子常利用一切机会与大学生拉关系、套近乎,或表现出相见恨晚而故作热情,或表现得十分分慷慨以朋友相称,骗取信任后寻机作案。

  帮助犯人,成为共犯

  “帮信罪”主要指行为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,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、服务器托管、网络存储、 通信传输等技术支持,或者提供广告推广、支付结算等帮助的犯罪行为。

  刷单诈骗

  一些商家为了提升网店的销量和信誉,常常雇人刷单造势,网络上也出现了大量专门组织“刷单”的公司。为了获取刷单返利,一些人参与其中虚假消费,为商家造势,严重扰乱了商业信用和市场秩序。在去年新修订的《反不正当竞争法》中,也对网络刷单做出了明确的处罚规定。

  电信诈骗

  电信诈骗是指通过电话、网络和短信方式,编造虚假信息,设置骗局,对受害人实施远程、非接触式诈骗,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 ,通常以冒充他人及仿冒、伪造各种合法外衣和形式的方式达到欺骗的目的,如冒充公检法、商家公司厂家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、银行工作人员等各类机构。

  如何预防诈骗

  当今社会,诈骗方式层出不穷,大家应接不暇,其中网络诈骗占大部分。防止诈骗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知法懂法,大学期间是同学们增强法律意识的大好时机,保护自己,维护自己的基本权益是预防诈骗的基础手段。

  下载“国家反诈中心APP”,这个APP会在你即将被骗的时候提醒你,软件里面有丰富的防诈骗知识,通过学习里面的知识可以有效避免各种网络诈骗的发生,提高每个用户的防骗能力,还可以随时向平台举报各种诈骗信息,减少不必要的财产损失。

  学校里也有许多反诈宣传活动比如原创防诈骗话剧《校园无诈》,同学们精彩的演绎着校园中可能出现的骗局,告诉我们“四要四不要六一律”原则,防患于未然,谨防网信诈骗。

  不要轻信任何一个陌生人,在大学中同学们非常自由,可以随意拓展自己的交际圈,但在交友的时候也要注意安全,在向你要钱或者让你帮忙做一些违法事情的时候记得阻止并报警。

  大学时期的同学们缺乏社会经验。因从小到大一直在学校读书,思想单纯,分辨是非能力差,对社会的复杂性认识不足,只看到了世界充满爱,但大家要时刻记得保护好自己,不让自己的权益和钱财受到侵害。